学校深入学习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聚焦中国民航、航海和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需求,牢牢把握产教融合这个职业教育发展引擎,对接产业发展,聚焦企业需求,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深入探索“引企入校”、“引企入教”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4+3+3”现代化产业体系,紧密对接自贸港国际航空枢纽、航运枢纽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打造了航空、航海、旅游免税为特色的“两航一游”专业集群,重点建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空中乘务、航海技术、旅游免税、信息技术、艺术、医药7个专业群,其中医药专业群为依托方大集团医药板块,对接自贸港大健康产业最新布局的专业群,学校共开设了48个专业,涉及22个专业类和10个专业大类。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校与海航航空集团、海南师范大学联系建设了海南省“航空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成立了海南省自贸港航空职教集团和海南免税与跨境电商职教集团,建设了省级“CCAR-147飞机维修”“免税与电商直播”现代产业学院2个,建设了省级“航空技术服务”“海南自贸港免税与跨境电商贸易服务”“民航运输”“现代乘务”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4个,建设校级产业学院5个,与海南航空、首都航空、祥鹏航空、福州航空、北部湾航空、金鹏航空等12家航空公司开展优质人才联合培养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通过外引内培,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截至2025年6月,三亚航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55人,专职教师501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78人,中级职称134人,中级及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9%;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硕士学位的252人。学校不断加强师资建设,致力于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现有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6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教学名师培养对象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5人、首届航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海南省首批“南海工匠”1人、D类人才8人、E类人才76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海南省职称评审专家16人;海南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12人;海南科技厅入库专家23人;海南先进工作者1人;海南省优秀教师1人;海南省督导专家库入库专家9人;海南知识产权专家4人;三亚市科协专家库专家20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2025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30人;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海南省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鲁班工坊建设联盟专家库首批专家1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产教融合实践教授1人。此外,学校长期聘请顾问、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国内外专家,打造了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实训基地方面,学校硬件条件先进,建有综合实训中心、飞行模拟训练中心、航空安全员训练中心、乘务模拟训练中心、海航呼叫中心(人才孵化基地)、海运实训中心6大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35亿元,有力的支撑了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在教学科研成果方面,学校现有国家示范专业2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及在线开放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省优秀教师4名,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校拥有空中乘务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点、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员训练资质、中国民航局危险品航空运输培训资质、国家海事局颁发的船员培训资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博鳌亚洲论坛安检人员培训基地,拥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海南省职业院校体验中心、海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海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海南省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民航运输省级特色实训示范中心、民航第021职业技能鉴定站。
师生在各类赛事和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2024年为例,我校教师共获省级及以上赛事奖项69项,其中国家级53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教师获得省市级课题立项28项,发表论文124篇;获批专利13项;获得三亚市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1项;海南省电子学会一等奖1项。学生在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奖88项,其中国家级10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省级78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33项,优秀组织奖1项。学生在各级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项1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